公司坚持“党管人才、人才强企”的战略方针,在党委引领下,不断拓展人力资源工作的新思路、新模式,提高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及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,确保公司战略发展持续稳定。

公司树立“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”的人才理念,以“招、引、育”为手段,以“管、留、用”为措施,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,不断优化人员结构,支撑公司战略规划实施。

公司制定《员工培训管理办法》、《岗位带教管理办法》、《内部讲师管理办法》和《岗位见习管理办法》等管理制度,完善企业培训体系,落实“传承+创新”的培养机制,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。公司遵循“注重综合素质、提升操作技能、创新培训方式、实施全员培训,促进终身学习”宗旨,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,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一流人才队伍。

公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,通过人才盘点、人才调研、民主推荐等多种形式发掘青年培养对象,动态完善公司青年后备池,构建管理序列、专业技术序列、科研序列和采购营销序列等多通道培养体系。多通道职业发展,为公司后备人才培养拓宽了道路,把发展通道以及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清晰明白地展现给后备人才,将个人的意愿和公司需求进行匹配。

战略是企业的明天,让年轻人对公司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对于有志者无疑是一种责任与嘱托。公司每年坚持对新入司职工进行正对性的企业认知的培训。让新职工了解公司的文化理念和发展历史,可以增强其对公司的自豪感和归属感。公司对青年才俊的坚持不懈的理论熏陶、文化培育以及创新实践的综合训练,为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,为后备人才培养积累了底蕴。

公司注重优化培训资源,挖掘内部培训资源。近年来,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“十四五”规划,坚持以前瞻性、实用性、差异性、主动性为原则,着重加强一线员工的日常岗位技能培训,组织公司内训师开展对一线员工的内部培训,近30位员工走上讲台上课,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,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。

公司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,不断充实人才储备库。公司搭建“岗位见习”平台,培养管理和技能岗位人才;组织开展“高师带徒”活动,提升青年员工技能水平;创建首席技师工作室,培养高技能“工匠”人才;通过建设新项目锻炼人才,选调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参与项目建设;通过“跨专业、跨业务、跨部门、跨单位”轮岗交流,因人施筞、重点培养、拓展视野、增长才干,促进人才脱颖而出,推动青年后备人才队伍梯队建设。

公司注重校企合作,加强高潜力员工培育。与知名高校管理学院联合开发了以能力测评、专题培训、改进实践、户外拓展等内容的中层后备或高潜力员工培养项目。培养方案主要着眼于长远,注重系统性、持续性、实践性,除了课堂面授,每一位学员需制订个人行为改善计划,进行分组主题研讨呈现,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真正让后备干部能了解自我,学有所用,在素质层面、知识层面、技能层面均有所提高。

公司始终致力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,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。严格遵守《劳动法》、《劳动合同法》,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。

公司以岗位职责和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基准,倡导为能力和绩效付薪的理念,通过制定《职位能级薪点工资办法》、《员工绩效能级管理办法》、《工资支付管理办法》和《员工请假考勤办法》等薪酬管理相关制度,明确薪酬分配方式。

公司实行单位(部门)经济责任制考核,根据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以及个人绩效考核结果,再予考核奖励分配。公司的最低工资发放标准为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10%,各类加班加点、婚丧假期等期间的工资薪酬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发放。同时,公司积极完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,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效益情况和上海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等因素,实行工资协商制度,在公司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下,员工总体收入适度增长。

公司依法参加各类社会保险,为职工缴纳包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,并向员工提供基本公积金、补充公积金、企业年金、误餐补贴、保健津贴、免费班车等福利;为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、重大疾病险等商业保险。